心中有民
——读《习近平在正定》有感

时间:2019-05-15 14:57    来源:毛集实验区纪检监察网  
     打印

 

心中有民

——读《习近平在正定》有感


习近平在正定是怎样度过的?

有什么“不寻常、非同一般的3年”?

一个衣着简单、生活俭朴,热情谦和,年纪尚轻的县委书记,为何那么有威信?

离开正定县多年以后,为何还有如此多的当地干部群众念念不忘?……这些问题,当你读完《习近平在正定》一书后,便会有明确的答案。

这本以访谈实录为主要特点的书籍,以其质朴文风,详实内容,全面、生动、真实、还原、再现习近平同志从政之初(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),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时的情景。细细读来,犹如缕缕清风拂面,令人感慨万千。

“心中有民,方能为民。”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工作3年多时间里,认真践行党的宗旨,彰显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观。他与正定广大干部群众同甘共苦,为推动正定县发展呕心沥血,与广大人民群众结下了深情厚谊。他胸怀群众,生活“习以为苦”,工作“勤以为常”,赢得了“平民书记”的美誉,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,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本色和人格魅力。

“朴实无华,情深意浓”。该书以平实的笔触介绍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工作情况。书中22位当年与习近平同志有过工作接触的同志从不同方面、不同侧面、不同角度,以朴素平淡的谈话口吻,讲述了一个“平民书记”在正定县工作、生活、学习等方面的真实情况,读来让人身临其境,感受到了情真意切,灵魂深处得到一种洗礼,内心得到极大的震撼。1982年,习近平同志从中央军委机关来到正定县工作,由此开启了从政之路。他上任伊始就同群众打成了一片,融入了群众。他对所有人都真诚友善、热情谦和,无论是县上的领导同志,还是县委机关的普通工作人员,一经接触,便很快就和他成为朋友。他在正定县委里,有着非常好的人缘,他的和蔼可亲,他的平易近人,他的朴实坦荡,在正定县委县政府大院里是出了名的。因为没有谁把他当作“官”来看,大家都把他当成伙伴,当成一个可以敞开心扉、畅所欲言、推心置腹的知心朋友。他不但同县里的党员干部们有着很好的关系,就是对看守县委县政府大院大门的门卫、食堂伙房的炊事员、打扫卫生的清洁工、县委县政府招待所的服务员以及做勤杂活的临时工,也都亲切热情、平等对待,同他在一起时,他们一点也不感到拘谨。虽然他是县委书记,但却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,当成人民群众中的一员。正因为此,大家才同他有了亲切感。

“殚精竭虑,知行合一”。他时时处处想着群众,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朴,不讲排场、不端架子、不讲吃穿。刚来正定的时候,县里的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。办公室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平房,一张床、一张桌子、一把椅子、一个放满书的小书架。他穿着也很简单,冬天穿军大衣,夏天穿绿军装,基本上没有别的衣服。在饮食上,同基层干部没有区别,当时县委都是吃机关大食堂,大家吃什么,他也吃什么,没有小灶。平时吃饭、打饭,不管是干部还是职工,都在食堂一块排队。吃饭的条件也很简陋,没有像样的地方坐下来吃,县委的院里有个砖垛子架起来的水泥板,旁边有个用木板钉的长条凳子,他就经常用这个当作餐桌。下乡搞调研时,他总是轻车简从,骑自行车下乡是常事。他脑子里装的都是老百姓的事,自己的生活则是能简单就简单,在生活待遇上没有什么追求。他曾语重心长地说,“为自己考虑多了,就会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越来越远”。这同那些媚上卑下、作派招摇、官气十足的领导干部形成了鲜明对照!

“情系民众,心系民生”。来正定之前,习近平同志并不十分了解这里的真实情况,他清楚地记得,石家庄地委领导跟他谈话时说到,你从大城市来,地委研究决定,派你到一个领导班子团结、经济条件较好、农民比较富裕的正定县任职。到正定县工作以后,习近平同志没有坐在办公室“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”看半天,他进村入户,走访座谈,走遍县里的田头地角、村街里巷,虚心向每一位同志请教。无论是县委和县政府领导还是一般干部,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,他都诚恳地说:“我是来学习的,希望得到你们的帮助和指教。”他把责任扛在肩上,敢于担当、不辱使命,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,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,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,使得正定县这只古老的凤凰得到浴火涅槃,开始走向新的辉煌。

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工作期间,不仅靠他过人的胆识、务实的作风和忘我的工作打动了干部群众,更以坦诚朴实、谦虚谨慎、严于律己、廉洁奉公的为人,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
 


打印文章 | 加入收藏 | 分享到:
技术支持: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(http://www.yeecms.com/)